首頁 > 中心資訊>NYC紐約國際廣州金沙洲早教中心:媽媽我想知道,你說很快就到,是有多快?
教會孩子如何說話,如何順利地與他人溝通,這似乎并沒有難倒大部分的寶媽寶爸??墒?,身為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師的父母們,你們真的懂的語言的力量嗎?
好好說話,你們真的有做到嗎?
臺灣一家公司前幾年拍攝的系列公益視頻在朋友圈意外走紅,每段時長不過兩三分鐘,看完卻叫人紅了眼。工作人員以廣告試鏡為由,將鏡頭對準幾組家庭,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。攝制組把孩子接到片場先行拍攝,接著又把父母安排到另外的隔間進行采訪,讓他們回憶以前對孩子語氣不好的場景。在孩子等待父母到達拍攝地點的這段時間里,工作人員會讓他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,催促他/她快點到達試鏡場地。等父母接到電話,他們被要求模擬當時不好的語氣回答,不知情的孩子卻當了真。而當鏡頭翻轉(zhuǎn)的那一刻,本來坐在采訪間一臉笑顏的幾位父母,眼睛里瞬間寫滿了內(nèi)疚和自責……
1
“喂,媽媽,你在哪?”
“你要干嘛,我在騎車,快要到了!等一下!”沒說幾句,電話被媽媽掛斷。
又過了一會,媽媽還是沒到,女兒又打了一次電話:
“媽媽……那個……”
“怎樣啦!你很煩!一直打,我快要到了,你一直打干嘛!煩。”
話沒說完,電話再次被媽媽掛斷。
六歲的女兒因為在陌生的環(huán)境中獨自等待媽媽的到來,卻沒有辦法從電話中得到答案。不僅如此,在第二次打完電話后,更是因為媽媽焦急地掛斷電話而終于忍不住眼淚。
2
弟弟給爸爸打電話:“爸爸,你在哪里?。俊?/span>
“干嘛!我在忙??!”
“你想要怎樣!”
“不能等一下嗎?事情處理完了就過去了??!”
弟弟被爸爸連珠炮般的訓話嚇到,一聲比一聲低,連最后一句“拜拜”還沒說完,爸爸已經(jīng)把電話掛了。
又等了一會,爸爸還是沒到,這次換成了姐姐打電話:“爸爸,媽媽叫我跟你講快一點?!?/span>
估計是害怕自己也會挨罵,小姑娘打著媽媽的名號和爸爸通話。
可爸爸還是一頓發(fā)火:“我事情處理完了!我在趕!不能等我一下嗎?”
姐姐弱弱地答了一句“噢”,就把手機遞給媽媽,悶著頭繼續(xù)畫畫。
只是在媽媽問“爸爸生氣了嗎?”的時候,小姑娘難過地點點頭,然后壓抑著想哭的沖動,不說一句話。
3
身處在另一間觀察屋的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當下的反應,又會是怎樣的呢?
是一開始不可思議的輕笑,然后是長時間的沉默,再到最后眼中泛起心酸懊悔的眼淚。
在一個不經(jīng)意間,我們可能以為一句無心之言而傷害了身邊重要的人。就是因為過于親近,知道他們的包容與愛,所以也忽視了他們也需要我們更為耐心對待的這件小事。
在渴望孩子變得優(yōu)秀,變成“貼心小棉襖”的同時,身為父母的我們,是否也要學會時刻關(guān)注自己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影響。
寶貝,你就是我從前的模樣。那么,爸爸媽媽,你就可能是孩子未來的樣子。
一句無心的回答告訴我們,好好說話,才是時時刻刻愛你的表現(xiàn)。
無論你身為人子,還是為人父母,減少那些無心之過,愛你的人才會更愛你。